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仙来居伴奏网

 找回用户名密码
 註@冊
查看: 1559|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贴] 读道领悟人生 [复制链接]

Rank: 2

UID
231772
帖子
66
主题
3
金币
-2
激情
2
积分
5
注册时间
2007-4-30
最后登录
2012-7-29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5-1 13:18:43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太上道祖
      从古至今,老子一直戴着哲学的礼帽,穿着读书人的长衫,那些穿粗衣短袄的平凡老百姓不敢与他接触.还有历代文绉绉的学者们,在读《老子》书籍时把里面的真理与概念弄得玄之又玄,至今喜欢读道家经典的青年人也被一个"道"字所迷途.因只是去理解.没想到怎样去运用,所以我在这里称他们为"书呆子".使一般人更对老子敬而远之.现金使用"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大智若愚"、“无为而无不为”、“有无相生”、“天长地久”、“难使于易”这些明艳词语的人虽然不少,但要知道它们是出于老子口中的人并不是很多,我们来打个比方,假如把老子的礼帽和长衫都脱掉,让他摆脱那些“子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的话语。摆脱骚人墨客的纠缠,让他重新走入生活中走进老百姓之中,让大家深入浅出的体悟,生活中的“道”,人与人之间的“道”,还有属于自己的“道”,去吸收生活中的智慧吧!






    简介描述
      要我找一幅老子逼真的图象是非常困难的,我在这里为大家找了一幅"老子读书"图象
老子的生平人们知道的很少,我找到一些资料就是《史记》里的老子列传,在《史记》上的资料不
仅简略,而且话语还是说的很含糊,让人理解不清,司马迁有很多种说法.老子可能与孔子同时的老
莱子.又怀疑他是孔子后100多年的太史儋.个人感觉这些说话没有明确的历史观,可能有道家后人
来描述老子的生平,不过司马迁还是倾向与老子是春秋末年的人,孔子还曾向老子求学.
      老子的生平

      老子是春秋末期的杰出哲学家、思想家.姓李名耳,字聃,亦称老聃.其生活的年历和经
历在汉初就已经不大清楚了.是道家的后人描述和司马迁的推测在春秋末期开始创建的道家学说.
老子也是生存在周朝末期,在当时老子无疑是个学界奇才,在周朝出任过国家藏书石的史室,这个职
位就是现在的图书馆馆长(一般都是由学术界的领袖或名流来担任),使老子能够广泛披阅历代密档,
研读诸类书籍,熟悉各种旧的典章、制度,从而通宵历史,见闻广博,对宇宙自然社会有更深刻的
认识(宇宙观出自道家)凝聚深奥、玄妙的思想,成为古代社会不多见的文曲星(智慧之星),后
看透当时的社会而隐居在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历乡曲仁里,耕田教书,讲道论德(因老子已经
看出周朝要衰败所以隐居,这是隐居原因之一)。
      老子的结局更是无人知晓的,司马迁在《史记》上说:“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
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五千言而去,莫知
其所终。”一句“莫知其所终”就交代完了这位哲学大师的一生。
      司马迁还交代了《老子》一书的来由,是一个叫尹喜的关令求得的。而这本书的来历还
是一种说话:老子死后。他的门人记下他的思想言论。汇集在一起,辗转传习,到战国中叶,老子
的三传弟子楚人环渊根据老子遗说,进行精心整理著成《老子》一书,又称《道德经》,全文仅有
5000余字,以民间谚语写成,以韵文诗的形式阐述了老子的深刻智慧。





给大家一个故事:
      孔子曾于鲁国的南宫敬叔一起到周的都城,向老子请教礼的问题,临别时老子告诉孔子
说:“富贵人用钱财送人,有学问的人用言辞送人,我当然算不上富贵人,只是窃取了有学问的虚名,
所以我还是用言辞为你送行吧。”他停了一会又会:“孔丘啊,你所要恢复的周礼,当年倡导它的人
骨头都已烂了,周礼也失去了生命力。况且,君子时运来了就驾着车去做官,生来逢时就像蓬草一样
随风飘转。我听说,善于经商的人把货物藏起来,好象什么货物也没有;具有高尚道德的君子,容貌
谦虚得像个愚笨的人。抛弃你的骄气和过多的欲望,抛弃你做作的神态和过大的志向吧,这些东西对
你没有好处—我要送给你的话就只这些。”
      回到鲁国后,孔子对他的弟子们:“我知道鸟会飞,我知道兽会跑,我知道鱼会游,会跑
的可以挖陷阱去捕获它,会飞的可以用箭去射杀它,会游的可以用丝去钓它。至于龙,我就不知道该
怎么办了,它是驾着风飞上天的它,我看到的老子大概就是龙吧。”

仙来之神

The Envoy of God

Rank: 5Rank: 5

UID
125519
帖子
2411
主题
176
金币
5092
激情
577
积分
5353
注册时间
2005-12-12
最后登录
2016-2-13
2
发表于 2007-5-2 18:02:02 |只看该作者
现在的小孩儿都不会读那些东西了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註@冊


联系微信QQ:5087708 Email:5087708@qq.com
本站所有资源均来自网友上传分享,仅供试听,若有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