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仙来居伴奏网

 找回用户名密码
 註@冊
查看: 964|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心情] 为什么吕布无处容身?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UID
264651
帖子
6378
主题
4865
金币
5531
激情
2154
积分
6199
注册时间
2008-6-12
最后登录
2013-2-2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8-6 23:37:23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年间北京东城区武学胡同里有一座“武成王庙”是在清初建的,后来觉得这里太偏僻,所以就改建在西城大兴隆寺,里面齐刷刷供奉着六十四古代名将,从范蠡、孙膑到诸葛亮,还有关羽,张飞,就连吕布的原下属张辽也在其中。可惜了吕布一世英雄,都不能排列其中,看来清朝人也没有把吕布当回事。
     谈到吕布的死多少感觉有些悲壮,宣判和被执行绞刑,有天下豪杰见证,要说来规格绝对是高的,如此结束一生,对于吕布来说名义上还过得去,因为想光明正大的招数弄死吕布谁也干不过他,也只能用这样下九流损招。英雄也罢,枭雄也可,但人们忘不了“人中吕布,马中赤兔”的美谈。这即说人也说马,或者人马合一的古代“天下第一勇士”。
吕布出生的家庭算不上极贫之家,但也算得上劳苦大众家庭。天生有着一副好身板儿和用不完的力气。除了马上的功夫有人传授,一身的本领都是在平时的打斗中积累并自成一体,没有花架子,极有实战性。后来凭着手中方天戟,胯下赤兔马,所向披靡,打遍天下无敌手。包括关羽、张飞、赵云和曹操麾下的猛将有一个算一个,单打独斗恐怕没有一个能是吕布的对手。但是这么一个驰骋天下的大英雄,在白门楼被人设计被擒,临死前居然没有一个人出来说句公道话,甚至盼着他早死,当中做得最过分的要属刘备,全然不顾先前的“辕门射戟”吕布解围,还火上浇油,就连有点恻隐之心的曹操也不得不采纳了刘备的建议,就这样在众目睽睽之下绞死了吕布。
     吕布是何等人物,为什么下场这么惨,各方军阀和诸侯就真的容不下吕布这个人?难道天地间就是容不下吕布这个盖世英雄,如果说吕布已是老态龙钟也就罢了,可是他正当壮年,难道就真的没有人想得到此人?但是最终的结果没随人愿。那么,为什么吕布落个天下不容;无人怜惜的“英雄”可悲下场呢?我给出这样三个理由。
     第一,曹操不容吕布只因他功高盖主.
     要说曹操用人是有一套,但是曹操的性格太复杂,他“有权谋,多机变”,同时疑心也很重,但是有一点曹操看得很透彻,那就是军事实力决定一切。不管是以后成就霸业还是挟天子以令诸侯,凭借的不是道貌岸然的惺惺作态,而是要实实在在的实力,在天下大乱的时候无非首当其冲的就是军事,所以曹操在行刺董卓失败后,逃回沛国谯县老家后,树立起“忠义”的白色旗帜,到处招兵买马,组建军事武装力量,随即掀起了一场会同各路诸侯一起讨伐董卓的波澜壮举。从刺杀董卓到讨伐董卓,曹操是想自己完成这一使命,但是这件奇功偏偏被吕布给夺了,曹操也感到不时的被天下人在背后戳脊梁骨,盟主的位子做的总觉得不牢靠。所以为了不给吕布以杀董卓的功劳来要挟自己,只有除掉吕布。
     曹操爱才不假,但他必须遵循一个的原则,那就是道德和人品必须要过关,当然这不是说曹操的道德和人品就无可挑剔,但是此时的曹操以我为中心用人标准,必须对自己要实现霸业和对让主子忠心不二。所以在武艺最高、异常骁勇的吕布让曹操所伏后表示愿意归降,并向曹操陈述了“明公所虑,不过于布,布今已服矣。公为大将,布副之,天下不难定也”的利害关系后,求贤若渴的曹操没有立即表态,其实他知道绝不可以再给吕布活的机会。但又要避开杀董卓头功被吕布抢到自己有妒忌之嫌,他既不想引狼、也不想养虎,也不想纵狼驰骋和放虎归山。所以才惺惺作态问刘备“如何”,刘备心里明白曹操和吕布在猜忌和野心上是同类人,也知道曹操必力挺杀了吕布。刘备接下来提醒曹操吕布杀义父丁原和刺义父董卓之事。于是,曹操果断的下令把吕布“先缢死,然后枭首”,曹操此举既避了嫌,还向天下人说明,要吕布死的不是我,另有他人。
     还有一个方面的原因,就是吕布数次与曹操为敌,特别在濮阳一战中使曹操险些丧命,曹操对吕布恨之入骨,此时不除等到何时。
     第二,刘备不容吕布即为兄弟情也为泄私愤.
     刘、关、张三兄弟的“铁三角”关系是不容打破的,我们看后来的赵云,虽然刘备十分喜欢赵云,但也常常被他们边缘化。此时再加上关羽和张飞的确从内心就反感吕布,虽说吕布、关羽、张飞都算是一等一的高手,但是吕布的为人与他们南辕北辙,如果刘备真的有可能收留吕布势必会让原本的“铁三角”的稳定性破坏,也会使得“铁三角”失去绝对的统治力。
     当然,让刘备不会忘记的是吕布在定陶被曹操击败后,原准备投奔袁绍,哪知道袁绍不但不拉他一把,反而出兵五万,帮助曹操共同进攻吕布。吕布没有其他出路,只好来徐州投奔刘备。刘备好意收留了他。初次见面,刘备假意让贤,要吕布接管徐州。没有料到吕布倒也不推辞,还对刘备称兄道弟,惹得张飞怒目圆睁,要与吕布决斗,尽管如此,刘备还是让吕布到小沛城里去安身。后来在刘备与袁术阵上激战的时候,吕布以张飞累次挑衅为借口,乘虚而入,占领了徐州,将刘备驱逐到小沛。后来,吕布干脆领兵进攻小沛,欲置刘备于死地。刘备进退失据,不得已离开小沛去投奔曹操。吕布以怨报德,刘备十分愤怒,对此耿耿于怀,刘备也感觉自己这事做的窝囊,总觉得受了奇耻大辱,所以一直想借机报仇。
     此时刘备是断然不会救吕布的,另外他也不会让曹操得到吕布,因为刘备深知曹操驾驭别人的能力,即便吕布早晚会反,但是眼下曹操真的把吕布为我所用,对刘备当时兵寡将少的形势是极为不利的,所以最好的选择就是用曹操之手除掉吕布,自己不直接操刀也不毁了自己仁义的名声。
     当然,袁术也有理由不容吕布,除了吕布再嫁女儿上也出尔反尔,还险些将袁术置于死地。
     .........
     第三,罗贯中不容吕布是为了挺刘贬曹
     吕布的讯息我们多数是从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中得到的,我们不难看出罗贯中起初对吕布的英雄形象是肯定的,首先是对吕布的登场的描述“生得器宇轩昂,威风凛凛,手执方天画戟,怒目而视。”接下来对吕布在战场上的形象刻画:“只见吕布顶束发金冠,披百花战袍,擐唐猊铠甲,系狮蛮宝带,纵马挺戟”,由此读者很容易看到吕布以一个英雄形象树立在我们面前。但是再后来的故事中是吕布杀丁原、屠董卓、背信弃义、言而无信,最终惨死在白门楼上。似乎吕布威风的形象、神勇的武艺并没有给我们留下多少好感,然而让我们记忆深刻的却是张飞常在嘴边的“三姓家奴”,而且还成了人们对吕布基本定位。那么,这么一个无情、无义,不忠、不孝草莽英雄的下场又能好到哪里?尽管罗贯中塑造吕布这个人物,从“三英战吕布”、“反间计”、“刺杀董卓”、“濮阳之战”、“辕门射戟”、也展示了吕布英武并非无脑之徒,但是在“白门楼”还是彻底颠覆了历史。吕布被曹操困于白门楼,自知自己已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起初,他命令自己的手下砍下自己的脑袋,然后投降曹操。手下们不忍心,这才自己下楼向曹操投降。这与《三国演义》里描写的被部将借他酒醉绑缚给曹操完全是两个概念。我倒以为这也是罗贯中为了进一步来表现曹操的奸诈和凶残,同时也表现刘备是如何深明大义。但是作者要完成自己内心世界贯穿始终的挺刘贬曹基本思想,就必须要让吕布的死,让“白门楼事件”使得刘备与曹操泾渭分明。
     好在罗贯中的内心世界对吕布还是有怜惜之情的,不然他为何没有细致描写吕布死亡的场景,只是曹操派人将他带下去,虽说罗贯中必须要让吕布死,但同时他又传递给读者,对吕布的失败不只是愤慨,更多的是失望,是一种理想无法依附于现实的失落感。
    “胜者为王,败者为寇”在这时代已不是英雄豪杰施展才华的时代,更多是被精通厚黑学的谋权者所把持,虽然胜负要靠英雄般的人物摧城拔寨,但是决定战局和时局的却是要像曹操、诸葛亮这等谋略家。所以在这历史时期包括吕布在内的“五虎上将”也不过是谋略者的陪衬罢了。

Rank: 4

UID
563193
帖子
1151
主题
9
金币
532
激情
1681
积分
647
注册时间
2011-2-25
最后登录
2017-7-25
2
发表于 2011-8-7 17:17:39 |只看该作者
读完了这段后,
大有感觉,如今的职场不也是这样子吗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註@冊


联系微信QQ:5087708 Email:5087708@qq.com
本站所有资源均来自网友上传分享,仅供试听,若有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