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仙来居伴奏网

 找回用户名密码
 註@冊
查看: 200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窗口里外 [复制链接]

qqaa 该用户已被删除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5-7-4 12:19:44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随着一声『观音娘娘到』,从天上掉下一滴甘露正好落在你的嘴唇上!
你在恍惚中看见了3两黄金。

窗口里外

    侯宝林



甲 我跟你请教点事。
乙 什么事?
甲 我跟你请教一个问题。
乙 行,我知道我就告诉您,不知道的咱们再请教别人。
甲 你说盖房子,干吗都得有窗户?
乙 没窗户,那成烟筒了。
甲 为什么要有窗户呢?
乙 窗户有好处哇。
甲 有什么好处哇?
乙 能够吸收阳光,空气流通,挡沙挡土,挡风挡雨,冬暖夏凉,还省得凿窟窿。
甲 你这话,我不懂,什么叫凿窟窿哇?
乙 这么说吧,你在烟筒里住......
甲 我干吗在烟筒里住啊?
乙 我好跟你解释呀!
甲 噢,那多憋得慌呀!
乙 对呀,有了窗户你就不憋得慌了,见到阳光又有新鲜空气,还能看到外头的一切事物。要是没有窗户,你是不是想凿个窟窿代替窗户呢?哎,这就是窗户的好处。
甲 高明的解释,这我得记下来。
乙 干吗呀?
甲 记下来我好告诉他们呀!
乙 告诉谁呀?
甲 告诉他们所有的工厂,让他们把烟筒都开个窗户。
乙 烟筒哪有开窗户的呀?
甲 要不人在里面多憋得慌呀!
乙 哎,烟筒里没人。
甲 噢,烟筒里没人,那我怎么进去的?
乙 这不是给你打个比方嘛!
甲 噢,这是比方。那还有哪路窗户一会儿打开,一会儿关上;一会儿关上,一会儿打开,那是怎么回事?
乙 一会儿打开,一会儿关上;一会儿关上,一会儿打开。
甲 那打什么呀?
乙 那叫折腾。
甲 噢,折腾,这我得记下来。
乙 记下来干嘛?
甲 记下来我得告诉他们。
乙 告诉谁呀?
甲 收发室。
乙 收......
甲 你看他们那收发室,有人来问事他们打开,没人问事他们就关上,整天总是打开关上,关上打开,以后我告诉他们按照您的意见以后就别打开了。
乙 别打开了?
甲 省得折腾了。
乙 不行,那个窗户是非折腾不可。
甲 那是怎么回事啊?
乙 那是工作的需要啊!
甲 噢,他那是工作需要。
乙 对了吧?
甲 那还有哪种窗户,从安上就没打开过,就把玻璃凿两窟窿。
乙 挺好的玻璃凿两窟窿啊?
甲 那叫什么?
乙 那叫破坏!
甲 破坏!
乙 嗯。
甲 噢,这我也得记下来。
乙 怎么这也得记下来呀?
甲 告诉告诉他们。
乙 又告诉谁呀?
甲 车站的问事处,挺好的玻璃就凿两窟窿。
乙 那叫窟窿啊?
甲 啊!
乙 那叫窗口。
甲 对,那以后我告诉他都按您的意见,就别留窗口了。
乙 问事处没窗口,您怎么问呢?
甲 那窗口干吗的?
乙 那得留着,为了方便。
甲 为谁方便呢?是为了里边人方便,还是为了外边人方便。
乙 为了旅客问事方便呢!
甲 我看不对。
乙 啊?
甲 是为了服务员方便!
乙 怎么呢?
甲 你想啊,问事处里边有张桌子,桌子后头有把椅子,服务员往椅子上一坐,小窗口正好对着他。
乙 对呀,不对着他你问谁呀?
甲 那还是服务员方便呢!
乙 不,我认为服务员方便,旅客也方便,有了服务员的方便,也就有了旅客的方便,服务员的方便是为了服务员为旅客服务方便......您说对不对?
甲 不,您等会儿,哪有这个理论呢?
乙 我也没听说过!
甲 那你跟我瞎白呼什么呢?
乙 就算是窗口里也方便,可是窗口外头也没什么不方便呀?
甲 没什么不方便?
乙 嗯。
甲 你试试,你马上就会知道。
乙 怎么试试呀?
甲 比如说你是个旅客,我是个服务员,你到这儿来一问事,你会感觉到谁方便,谁不方便。
乙 行啊,咱们试试看,倒看谁方便。
甲 这就是窗口。
乙 嗯。
甲 这两个窗口怎么用,知道吗?
乙 我知道,底下这个是问事的,上面那是听解答的。
甲 对,都问什么事呢?
乙 那还问什么呢,要不问坐哪趟车,什么时间,票钱多少,什么时候到那儿!
甲 对对。
乙 不就这个吗?
甲 对对,开始吧!
乙 同志,我上沈阳坐哪趟车?
甲 ......
乙 哎,这跟你说话呢?
甲 你干吗把手伸进来了,伸手进来干吗?
乙 看你不理我!
甲 我瞧得见你吗?
乙 我这么大人你瞧不见我呀?
甲 这是磨砂玻璃不透明。
乙 这是瞧不见这个,那我怎么问呢?
甲 你得低头哈腰。
乙 噢,同志,同志。
甲 哎。
乙 哪呢?
甲 这儿,那儿,哎,你一歪脖子不就瞧见我了吗?
乙 感情还得歪着脖子。同志,我上沈阳坐哪躺车呀?
甲 29次快车。
乙 什么时间呢?
甲 13点6分开车。
乙 票钱多少?
甲 1元6角。
乙 什么时候到那儿?
甲 14点零7分。
乙 同志啊,附近哪有医院呢?
甲 你打听医院干什么呀?
乙 不行,我得瞧脖子去了。
甲 这你就知道谁方便,我倒不知道,我这脖子是不够方便了。
乙 好像谁方便谁不方便,我倒不知道,我这脖子是不够方便了。
甲 你问得这还是简单的事情,如果你再问得复杂一点啊......
乙 那我非落个歪脖不可。
甲 就是呀,你说这种窗口要不要改进?
乙 那怎么改进呢,多少年来就是那样。
甲 你这话说得不对,好的我们应该保留,应该发扬;不完美的,有缺点的就应该改进。毛主席说过:“与人民利益适合的东西我们要坚持下去,与人民利益矛盾的东西我们要努力改正。”
乙 对,现在全国都在学毛主席著作。
甲 对,全国各火车站也本着为人民服务第一的精神,把一些不方便旅客的规章制度、设备都做了改进。特别是新民车站在这一方面做得更为出色。
乙 新民车站在哪儿呀?
甲 就在沈山线上。
乙 噢,沈阳到山海关。
甲 对,它是个三等车站。
乙 小站。
甲 小站怎么了?小站创奇迹,鸡窝出凤凰。新民车站是学习毛主席著作搞起来的红旗车站,《人民日报》曾经刊登过他们为人民服务的先进事迹,铁道部政治部授予他们光荣称号:人民的好车站。
乙 您怎么知道得这么详细呀?
甲 我在那儿学习过一个时期呀!
乙 噢,你是深入生活学习去了。
甲 对。
乙 太好了,你把新民车站的先进事迹给我们介绍介绍。
甲 你想问哪一部分呢?
乙 别的你先别谈,你先说说这窗口是怎么改进的。
甲 你干吗单问窗口呢?
乙 我这点儿体会得特别深呢!
甲 他们那个窗口,原来也和其它小站一样,他们那儿发现旅客不方便,他们第一次改进是用了双加高的办法 。
乙 什么叫双加高呀?
甲 把桌子加高,椅子加高,旅客再问事就不用窝着脖子了。
乙 哎,这一改可好了。
甲 好是好了,旅客又有了新的意见。
乙 噢,有什么意见呢?
甲 旅客这样说:“上下两个门,听声不见人,低头看下颏儿,抬头看挠头,还是看不见谁。”
乙 这旅客太不知足了。
甲 怎么?
乙 能不窝脖子就得了,你干吗非得瞧见脸啊?
甲 新民车站的同志没有像你这样的,他们是根据毛主席这样一句话来对照自己的工作。
乙 噢,是哪句话呀?
甲 “教育每一个同志,热爱人民群众,细心倾听群众的呼声。”所以他们非常尊重旅客的意见。
乙 怪不得人家是先进单位,比我那思想水平啊,是高。
甲 嗯,高一点儿。
乙 高多了。
甲 他们根据这个意见,第二次改进窗口,他们是拿掉了磨砂玻璃换上了透明玻璃,马上就得到了旅客的反映。
乙 什么反映呢?
甲 旅客这样说:“哎,这回可好了,我来这坐好几年火车,我才看见你啥模样。”
乙 哎,这回这么一改呀,人家旅客就满意了。
甲 不,旅客还有意见。
乙 还有意见?
甲 你想,车站那个环境,外头过的车多,候车室里人多,声音嘈杂,有的时候旅客来问事,里头听不清,里边解答外边听不清。这怎么办?
乙 没办法,它就是那么个环境,能不窝脖儿了,又能看见人了,还提高,这也太不知足啦。
甲 这位同志是什么态度?人家新民车站的同志没有像你这样的。
乙 嗯。
甲 他们用毛主席这样一句话来对照自己的工作。
乙 又是哪句话呢?
甲 “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了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不管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
乙 对。
甲 嗯,跟你那思想比,是差一点儿吗?
乙 我这思想是差一点儿。
甲 差老鼻子了。
乙 好好,这差老鼻子了,倒是。
甲 啊,是这样吧?
乙 对。
甲 就是这样他们也不满足自己的工作,他们又用毛主席这样一句话来检查自己的工作。
乙 怎么检查的?
甲 “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的,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我们改进是不彻底呢?
乙 我看呢,彻底。
甲 要按照毛主席的教导,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我们做得够不够呢?
乙 够,太够了。
甲 新民车站的同志,没有你这个想法。
乙 噢,他们是怎么想的呀?
甲 他们想,如果我们要把我们的窗口送到旅客面前,那不是更好吗?
乙 那哪行啊?
甲 怎么不行?
乙 服务都举着窗户,到旅客跟前:“同志,您坐哪趟车啊?同志,您有什么问题?同志......这能行吗这个?”
甲 都举着窗户呀?
乙 不是说把窗口送到旅客跟前吗?
甲 我们的脸就是窗,我们的嘴就是口,也就是说服务员走出问事处主动向旅客解答问题。
乙 你说这个办法人家是怎么想来的?
甲 他们是设身处地地想,假如自己是旅客出门办事,想不想方便呢?
乙 已经够方便的了。
甲 不想再方便呢?
乙 新民车站再方便也没有了。
甲 如果想尽一切办法为旅客方便,好不好啊?
乙 那当然是越方便越好。
甲 对,他们就是本着这种精神为旅客服务。
乙 是啊,真是处处为旅客着想啊!
甲 是啊,他们想我们在问事处只能够给人家回答问题,要是到候车室,不是能做更多的事情嘛!
乙 对呀,还可以斟茶,倒水,扶老携幼,照顾病人,打扫打扫卫生什么的。
甲 他们除了干好这些事情以外,还有一个特点。
乙 噢,有什么特点呢?
甲 善于观察旅客的动态,专门研究旅客的心理,往往不用旅客说话,他们就把问题解决了。
乙 那是怎么做呢?
甲 有这么一回事儿,一位老大爷坐在候车室,坐那儿磨磨叽叽的,我们服务员一看就把火柴送过去了。
乙 送火柴干什么?
甲 老大爷,您要抽烟吗?给您火。老大爷说:“哎,同志,您送到我心里了啊!”
乙 哎,真有个琢磨劲儿啊!
甲 还有这么一回事情。
乙 嗯。
甲 一位老大娘进了候车室就问:“同志,我上沈阳票价多少钱呢?”
乙 “嗯,大娘,您到沈阳是一块六。”
甲 “有贱点儿的没有啊?”
乙 “有,慢车是有块二。”
甲 “少点行吗?”
乙 哎,没有,买火车票哪有还价的。
甲 冲你这么一说,你就不了解旅客的心理。
乙 噢。
甲 我们服务员马上就明白了。
乙 噢。
甲 “大娘,您带多少钱呢?”“我就剩一块钱了!”“您给我吧。”服务员买了票交给大娘说:“您坐这儿等着,到时候我送您上车。”
乙 哎,票价不是一块二吗?
甲 她给垫上了。
乙 噢,给垫上了。
甲 大娘一看:“哎呀!好姑娘,我到家就给你寄来,你叫啥名字呀?”
乙 “我是服务员。”
甲 噢,姓“服”,叫“务员”哪?
乙 咳,哪有有叫这名字的。
甲 她们就是这样千方百计地为旅客服务的。
乙 真是处处满足了旅客的要求啊!
甲 可是他们并不满足自己的工作,他们又响应毛主席的号召,向雷锋同志学习,他们学到了这样一句话。
乙 哪句话呢?
甲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
乙 这是雷锋同志对毛主席思想的体会。
甲 对,他们也要像雷锋同志那样,体会毛主席思想去无限地为人民服务。
乙 唔,无限地服务,他们怎么做呢?
甲 这么说吧——
乙 啊。
甲 比如你是个旅客,你到新民县,也无论你是出差、办事、探亲、访友、无论你是男同志,是女同志,是老年人,是小孩儿,你带的东西多,他们就帮你拿,你上了年纪他们就搀着你,你是小孩儿他们就抱着你。
乙 甭抱,我会走。
甲 如果你买东西不方便,他们就替你买。
乙 好。
甲 你要有点儿身体不舒服,他们有旅客常备药品,如果你病势很严重,他们有担架,马上把你送进医院。
乙 我这病不轻啊!
甲 那你就安心疗养吧。
乙 哎,我多会儿有病了我。
甲 总而言之,你到了新民站就跟到家一样。
乙 哎,过去不有那么句话吗?说在家处处好,出门事事难嘛!
甲 噢,在咱们新社会根本不存在这样两句话,在新民县到处流传这样两句话。
乙 哪两句呀?
甲 车站是旅客之家,服务员是旅客之友。
乙 噢。
甲 如果你出门感觉人地两生,你要到了新民站就会感觉人亲地熟。
乙 是呀?
甲 哎。
乙 说真的,我要到了新民县,那个道路就不熟啊!
甲 这儿不熟啊?没关系,他们可以给你开个路条。
乙 路条?有没有护照啊?
甲 你要护照干什么?
乙 怎么车站还开路条啊?
甲 啊,我说笑了,他们是根据你的路线,给你写出来,画出来。
乙 噢。
甲 他们给起名叫“向导签,”当地老乡就管它叫“路条”。
乙 噢,我要到乡下办事跟他们打听打听也行吗?
甲 他们全清楚,全县有二十七个人民公社,三百二十六个生产大队,两千四百一十耳个生产小队,你说上哪儿他们都清楚。
乙 我上东边。
甲 东?
乙 东边!
甲 东边。
乙 嗯。
甲 东边地方大了,东边哪儿呀?东边有高台、温台、公主屯、大柳屯、十家窝棚、东坨山子,上哪个地方呀?
乙 东边有什么台?
甲 有高台、温台。
乙 我上温台。
甲 上温台?
乙 嗯。
甲 那你今儿晚上别去了!那儿不方便,那儿没有旅店,没有饭馆。黑更半夜找人不方便哪,最好在这儿住一夜,明天早上再走。
乙 你看想得多周到啊!
甲 嗯。
乙 我住在哪儿呢?
甲 那得根据你的情况给你介绍住所啊!你要是工作人员就请到县委招待所,你要是军政人员,就请到第八旅社,你要是赶着大车来的,就请到大车店。
乙 我赶着大车坐火车呀?
甲 要不你就住到妇婴旅店。
乙 啊,妇婴旅店?
甲 给小孩儿喂奶、洗尿布什么的都方便。
乙 咳!我没带着孩子。
甲 那你晚上不闷得慌吗?第八旅社对门有电影院,今天上演是《满意不满意》。
乙 噢,我不想看电影。
甲 旅社后面有评戏团,今天上演《怪谈新媳妇》,看看评戏?
乙 不想看评戏呢?
甲 广场东边有说书场,正说《红岩》。地方戏剧团,。
乙 不想听评书。
甲 派出所西边有地方戏剧团,演二人转《接闺女,办喜事》。
乙 不想看二人转。
甲 看看篮球赛吧,今天灯光球场有球赛,你看看?
乙 不想看篮球。
甲 你想要干什么?
乙 我想滑冰。
甲 噢,你上北冰洋?
乙 我这是跟您说笑话,我就为让您介绍新民站的先进事迹。
甲 三天三夜也说不完呢!
乙 哎,你再给介绍一些。
甲 行,如果你是热天到了新民站,他们就拿出自己做的小凉扇递到你跟前,扇扇,你觉得怎么样?
乙 嗯, 我这身上凉快多了。
甲 扇子非小应该体会他们的心意。
乙 我真应该好好地向人家学习!  
甲 你要是大风天到了新民站,满身是土,他们就会拿出来自己绑的小掸子递到你跟前,给你掸掸土。好吗?
乙 我这身上可干净了。
甲 事情虽小应该体会他们的心意。
乙 我应该把他们这种服务的精神贯彻到我的工作当中去。
甲 嗯,要是下大雪的天气,你到了新民站,满身是雪,他们就会拿出来自己做的把子送到你跟前,给你扫扫雪。
乙 对,不然雪一化了,衣服就湿了。
甲 是呀,东西虽小应该体会他们的心意。
乙 他们对旅客怎么这么关心呢?
甲 他们是根据毛主席的教导,“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
乙 他们对旅客的心理怎么了解得这么透彻呢?
甲 也是根据毛主席的教导,“大搞调查研究”。
乙 他们的工作怎么做得这么好啊?
甲 他们是一次又一次地学习毛主席的著作《为人民服务》,所以他们是想尽办法,设身处地为旅客着想,你问点儿事情都给你解答了。
乙 你也算一小窗口?
甲 哎,小小窗口。
乙 那我问问你,我上东北坐哪趟车?
甲 那你说得太笼统了,新民车站就在东北啊。你是从北京上东北?还是从新民车站上东北?
乙 我从新民站上东北,上沈阳。
甲 上沈阳?
乙 上沈阳看我哥哥去。
甲 请坐29次快车,十三点零三分进站,十三点零六分开车,到达沈阳时间是十四点零七分。
乙 我要从沈阳往北去呢?
甲 往北?
乙 嗯!
甲 四平、长春、哈尔滨哪站?
乙 我上长春。上长春看我二哥去。
甲 上长春请坐165次的普通客车,十六点整开车,到达长春时间是二十四点十五分。好,您还上哪儿?
乙 我往东。
甲 往东大站就到吉林了。
乙 对啊,我上吉林,我上吉林看我三哥去。
甲 上吉林啊,您请坐85次快车,十八点三十分开车,到达吉林时间是二十点五十分。
乙 噢!
甲 您还上哪儿?
乙 我上图门。上图门看我四哥去。
甲 你那么多哥哥呀?
乙 我们弟兄就是多嘛!
甲 上图门您请坐231次普通客车,九点三十二分开车,到达图门时间是二十点五十二分。看完你四哥你就回来吧。
乙 不,我还得往前走,还看我五哥呢!
甲 您先别看你五哥哪,您先游泳得啦!
乙 干吗呀?
甲 前面就是图门江了。
乙 上那儿游泳去啦?

[ Last edited by 枫叶正红 on 2005-7-4 at 22:29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註@冊


联系微信QQ:5087708 Email:5087708@qq.com
本站所有资源均来自网友上传分享,仅供试听,若有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