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仙来居伴奏网

 找回用户名密码
 註@冊
楼主: 慢慢来吧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大家好,我第一来这,发一首我自己的歌<兄弟一场>,一起分享 [复制链接]

Rank: 4

UID
322512
帖子
1275
主题
14
金币
1261
激情
49
积分
1389
注册时间
2009-2-25
最后登录
2012-6-9
1
发表于 2009-9-3 19:41:46 |显示全部楼层
说实话无法界定你的唱法了,况且就叫混合唱法了,其实这并不重要,只要能正确表达作品的内涵和情感什么唱法都行,你基本做到了。但是至少还要做到音色和音区统一啊,抛开咬字不说,你的中低音非常抒情音色也还漂亮,但是高音“掩盖”的有点过了,舌后面抬的太高了,高音有点僵硬偏暗,而且与中低音不够统一,咬字也不清楚。还是慢慢来吧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4

UID
322512
帖子
1275
主题
14
金币
1261
激情
49
积分
1389
注册时间
2009-2-25
最后登录
2012-6-9
2
发表于 2009-9-4 13:07:58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caizihu 于 2009-9-4 13:16 编辑
呵呵,谢谢,我歌曲的前面部分,特地抒情点,把力量降低,我觉得这样更能打动人,因为这是一首中国歌,需要有内容的表达,如果像以往把声音立起来唱,就没那个感觉了,反而把歌唱死了,从头到尾一个感觉,副歌部分, ...
慢慢来吧 发表于 2009-9-4 01:07
其实你前面部分这样处理我很欣赏,后面那样处理也对,但是技术上不到位,那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又影响了你的情感表达和整个作品的艺术性,因此我建议在没有完全掌握高音的技术前,也就是说在牺牲咬字和语言的前提下去完成高音,我觉得不大可取,何况你是准备去参加比赛。另外,你说:“唱中国歌玩的就是味道感觉`````”这个观点我不大赞同,我认为中国歌不仅玩的是味道感觉,同样有文化内涵情感和艺术性,尤其是中国的艺术创作歌曲。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4

UID
322512
帖子
1275
主题
14
金币
1261
激情
49
积分
1389
注册时间
2009-2-25
最后登录
2012-6-9
3
发表于 2009-9-4 20:01:53 |显示全部楼层
我同意你后面的话,但前面的我并不赞同,心有余而力不足,好像不太合适用在我身上,我也听了老兄你的歌,貌似你咽音歌手吧,我对民族不是很了解,呵呵,可能我说错了,我也是戏剧男高音,我的很多歌都是非常雄壮的, ...
慢慢来吧 发表于 2009-9-4 18:40
"心有余而力不足”这只是我对你的判断,并不是观点,就像你对我的判断一样,这很正常。不够我还是给你说明一下,我不是咽音歌手,从来也没有人对我说过。按林博士的观点:咽音法是意大利美声古老的喊嗓法,这个你应该知道,从来也没有听说民歌当中还有咽音唱法。只要真假结合或混合法,我就是这个方法。其实我是最反对刻意的机械的咽音训练。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4

UID
322512
帖子
1275
主题
14
金币
1261
激情
49
积分
1389
注册时间
2009-2-25
最后登录
2012-6-9
4
发表于 2009-9-5 15:02:55 |显示全部楼层
狐狸同志的一番话,说的很到到位,的确,美声比赛还是国外歌剧歌曲比较占优,我也吃过这样的亏,呵呵,这首歌是我准备比赛中必须得唱的中国歌曲,咏叹调我也在积极准备,呵呵

但是呢,人往往有不服气的地方,既然 ...
慢慢来吧 发表于 2009-9-5 02:40
“为什么戴老师唱中国歌老百姓就爱听呢??为什么有些人唱中国歌老百姓不喜欢呢???值得反思。。。在我看来,至少在中国,老百姓喜欢的东西就是好东西,因为那是代表了大多数人群的音乐,表达了他们的心声。”`````````你这个观点我非常赞同,所谓“洋为中用”“民族性,时代性”就是这个道理。我一直认为唱中国作品,语言是摆在第一位的,这个语言是带音乐带情感带内涵的语言,也就是说音乐和情感以及文化内涵是通过语言来表达的。所以语言就必须准确清楚,生动而富有感情色彩。就你这首作品而言,前面部分处理相当的到位,语言准确生动情感真挚,一下就把我带进去了,可是后面呢?好象变了一个人,我并不是说你唱的不够力量或雄壮,主要是指你在唱高音时的咬字能力还差点,使得语言不太清楚和稍显僵硬。其实我也非常清楚美声唱中国作品咬字的确是很难的,但是我们不要因为它难就不改进了,而且我觉得大部分的人是因为唱多了西洋的作品,用西洋的技巧和方法以及行腔咬字来咬中国字,咬的清楚才怪呢?就拿小戴来说,他是唱民歌出身的,后来投师金先生,学到的就是“洋为中用,民族性,时代性”这个道理。所以他唱歌语言准确生动情感真挚而富有激情,才这么受中国老百姓的欢迎和喜欢。另外,我觉得央视青个赛的决赛阶段,最后比的是文化内涵,艺术修养以及对音乐的理解和表现。并不是比的高难度的技巧和方法或者是高音,当然有好的技巧能锦上添花,如果不好或不适宜那就是画蛇添足。记得王宏伟前面比赛没有取得好成绩,他自己也说是太注重高音和技巧了,而忽略了最重要的东西,后来一首《西部放歌》不仅在高音上取得了突破,更重要的是在作品的理解和表达上更成熟了。最后随便问一下你是不是冬雪雨?听声音有点像,最后衷心的祝你取得好成绩,也希望能够在广州的“冬天里看到带雨的雪”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4

UID
322512
帖子
1275
主题
14
金币
1261
激情
49
积分
1389
注册时间
2009-2-25
最后登录
2012-6-9
5
发表于 2009-9-5 22:45:45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caizihu 于 2009-9-6 14:40 编辑
是要参加青歌赛的呦。
建议看一下这个教学视频,有值得借鉴的地方,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帮助。http://www.56.com/u61/v_MzMyMjQwMTA.html
恩大 发表于 2009-9-5 21:42
又把程志老师的教学视频发上来了,可是有些人不太认同。严格的说我还算不上他的学生,他只指导过我三次,却让我受益终身,他的主要理念就是音区音色严格统一,5个母音在一条线上,他是最反对所谓的“关闭唱法”和靠后的唱法以及假声的,他从来不提他的老师沈先生,只提岑先生和施先生,不知道为什么,不敢问他,他说的“关闭”是开放性的,其实就是单独练“呜”母音练出来的,据他说练了8年,他把“呜”练的跟“衣”有点接近了,后来我研究发现,是有道理的,就是把声带的“弱机能”练成了“强机能”也就是逐步训练声带的在不自然声区的承受能力以及向后缩短声带再闭紧的能力而不出现假声,但是我没有完全按他的练,“呜”我只练了半年,因为在a2老出来假声,才改的真假结合法,你听我的《在那`````》就是完全按照他的方法唱的,但没有他宽广响亮。就是靠前往上的方法,哪个“鸣”声《面罩声》非常的大,以至于都有点“喷麦”了。我发现现在很少有人提“关闭唱法”了,我觉得此法存在很大的“副作用”就是咬字不清,归韵不到位,其实它也是把声带的机能由强--弱--强的原理,也就是向后缩短声带的办法唱高音,通常加“呜”我认为只是一个“取巧”的办法,不能治根,只能治表,我认为只有一个办法长期练“呜”只有把“呜”练的靠前往上而集中明亮,再用“关闭”技巧就不会出现咬字不清,归韵不到位了。椐说老帕也练了6年。以上只是我和你交换的意见,仅供参考。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4

UID
322512
帖子
1275
主题
14
金币
1261
激情
49
积分
1389
注册时间
2009-2-25
最后登录
2012-6-9
6
发表于 2009-9-6 22:11:14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caizihu 于 2009-9-6 22:16 编辑
多谢小狐狸老师答疑。

我也在想他讲的80%自己练音节的都出毛病有点夸张,大概就是想说明内耳听到的不一样这一点。自己听到自己的除了内耳也有外耳,特别是在声音不大的时候,应该还是有一定的准确度的。
xialibaren_us 发表于 2009-9-6 19:54
你可能没有完全理解程志的意思,他的主要意思说的是不要私下练复杂的音阶,也就是说不要练自然声区以上的音,内耳和外耳只是一个方面,最后要好老师把着,主要是老师时刻提醒你用正确的方法,避免犯毛病。他这个好象是在上音讲学的资料,还有在湖南省歌舞团讲学时我就在现场,他说了不懂“解剖学”从那时我就开始研究人体生理学,通过20多年的研究实践终于为他找到了答案。我认为对于初学者或自学声乐的人私下里从下往上练到换声区时99%都是错的或不完全正确,只要那1%的天赋极好悟性极高的人才有可能完全正确。还有一误区:李4认为张3私下练音阶比较轻松就唱到g2音色也漂亮啊,也没有老师把着啊,为什么我练不上去呢?因为你两的换声点不一样。这是为什么?因为从下往上就是从低--中--高音唱用的环甲肌拉长闭紧声带来发声,而到换声点时,环甲肌快拉到极限了,即无法增大声带的张力了,于是就靠舌根往后往下倒来变相的增大气压同时也变相的增大了声带的张力从而发出一个高音,它是闷的扁的窄的紧的很难听的高音,是完全错误的。正确的办法就是向后缩短声带来唱高音用的是另一喉肌。而这一喉肌是我们自然说话时从来没有用到过的。这就是程志老师这个观点的科学根据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4

UID
322512
帖子
1275
主题
14
金币
1261
激情
49
积分
1389
注册时间
2009-2-25
最后登录
2012-6-9
7
发表于 2009-9-7 00:02:54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才老师解释。那么从上往下为什么这问题就少呢?
xialibaren_us 发表于 2009-9-6 22:25
是因为从上往下唱时,首先你会找到一个比较舒服又能唱上去的高音,如果你唱的很难受而且又破又难听就不会往下唱了,这是心理作用。这个高音一般是最接近换声点音,虽然还是靠环甲肌的能力音色也不一定正确,但是至少是气息和声带能承受得了的,当我们往下唱时环甲肌的力量和气压都在减少,不需要舌部和会厌来帮忙了,除非突然的增大音量,所以就有可能避免一些毛病。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在老师的指导下训练了一段时间即能唱换声点以上的音了但还不是很稳定,一般都采用从上往下来巩固,否则又会回到“解放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註@冊


联系微信QQ:5087708 Email:5087708@qq.com
本站所有资源均来自网友上传分享,仅供试听,若有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删除。